您的位置首页 >购物天堂 >

疫情期间 线上购物这些细节应注意

受疫情影响,线上购物因具有不见面、免接触的优势而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主要选择,伴随而来的线上消费纠纷也成为今年“3·15”的热门话题。

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委会等共受理的涉及网络消费投诉共计5139件,其中涉及防疫用品902件,居民服务1439件,电子电器195件。

重庆市消委会指出,近期出现的线上消费纠纷内容涉及大型电商平台违反相关法律拒绝退货、线上订购物资既无发货信息也无退款反馈、面对面培训改线上教学无费用公示、网购时蔬生鲜品质数量有争议等。

重庆市消委会列举了四个疫情期间消费纠纷的典型案例。

电商违反相关法律拒绝退货

有消费者反映,疫情期间,通过知名网络电商平台里的知名电子电器经营者旗舰店买了一新款手机。但手机快递到家后,发现外表面有划痕。先联系知名品牌的客服,受理后根据受损情况给予100元退费,不予退机换机;再联系平台客服,增加到150元退费,但仍拒绝退机、换机。

重庆市消委会认为,广大经营者应正视并切实履行好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知名电子电器经营者和知名网络平台更不能把法律规定置于脑后。针对明显的违法行为,消费者应勇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购无发货信息也无退款反馈

有消费者反映,疫情刚开始时,就在网上订购了护目镜、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但几十天过去了,并未收到发货信息,是延迟供货还是给予退款,何时退款,应当给消费者反馈信息。

重庆市消委会表示,疫情期间是特殊时期,尤其防疫物资面临许多特殊情况,消费者在维权时应理性,并及时向经营者问询。经营者应及时向消费者通报相关情况,树立品牌形象。

线下课程改线上,费用如何算

消费者反映,自己为子女报的“一对一”线下培训课程,当时交的钱是一个学时数百元、上千元,为了孩子的未来,自己心甘情愿。

重庆市消委会倡导,疫情期间原有教学计划不能如期进行,改为线上教学情有可原,但针对消费者产生线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感觉,培训机构尤其大型品牌企业应及时公示相关费用折算方式或延迟补偿方案,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网购时蔬生鲜质量有争议

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品牌超市APP上订购的鲜肉等生活必需品,加工后有异味,害怕有质量问题,但又无法证明。

重庆市消委会建议,疫情期间,鲜肉等时蔬生鲜在线上消费量大幅增加,一方面便利了市民生活,但因保鲜时间、运输环境等原因,质量无法像其他商品一样界定,这需要经营者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砸了招牌,影响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口碑。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