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购物宝典 >

免税消费下半场来了

我国是奢侈品消费大国,多年来占据着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第一的位置,2019年国人贡献了超千亿美元的奢侈品消费额,但其中约七成发生在境外。今年以来,国家通过发展免税行业引导海外消费回流,提振内需的决心空前。其中,离岛免税和市内免税既有价格优势又有正品保障,成为承接消费回流的重要渠道。

国内免税消费的下半场真的来了。当前,我国免税消费正迎来扩围提速新时期,相关支持政策也在密集研究推进中。近期,海南免税消费政策推出升级版,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多地推出市内免税店,相关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政策层面,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酝酿一系列政策支持免税消费,提供融资、土地等要素支持。

业内分析,作为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重要方面,伴随系列政策红利落地,国内免税消费正在跨入增量时代,将为消费持续增长提供新动能。

多地加速布局

免税店是指经海关总署批准,由经营单位在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批准的地点设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销售场所和存放免税品的监管仓库,向规定的对象销售、供应免税品的商店。我国境内的免税店主要有口岸免税店、运输工具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外交人员免税店、供船免税店及我国出国人员外汇免税商店。

近期,全国多地纷纷加大布局力度。6月18日,郑州首个市内免税店正式亮相,位于该市高铁东站附近的中服免税店(郑州店)店面上下两层,产品来自全球多个国家,以轻奢为主。

5月30日,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北京市内免税店正式对外营业。该免税店与集团旗下设于首都机场、大兴机场的免税业务形成相互补充。

其实,不仅是郑州和北京,目前多地都在加快推进免税店的设立。在海南,作为省级重点项目的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正在抓紧施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制定的商业发展扶持政策则明确,在滴水湖地铁站附近拟布局3万平方米的市内免税店,争取对标三亚免税店模式,不用离境也能免税购物。

面对疫情影响,如何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是各地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一大着力点。而免税店的增加,可以扩大地区的旅游面和开放度,而市内免税店的开设,是一个城市和地区高端商业繁荣的标志与代表。专家表示,市内免税店“旅游+零售”模式,可以有效拉动旅游客流量,活跃消费经济。

有业内人士剖析了免税消费的多重意义: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同时,充分发掘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富矿”,对扩大消费总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政策利好释放

近期各地免税店加速扩围,与密集释放的政策利好密不可分。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就明确,将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该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根据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情况,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

免税业发展走在前面的海南也迎来政策升级版,7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明确,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不限次;离岛免税购物品种从38种增至45种;以额度管理为主,大幅减少单次购买数量限制的商品种类等。

业界普遍认为,离岛免税额度的大幅提高,以及丰富免税商品品类,将更显著地提升进店游客的购物率,从而提升前往海南游客购买免税商品的转化率。

除此以外,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近期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鼓励免税店的发展。

北京6月10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落实国家免税店创新政策,优化口岸、市内免税店布局,开发专供免税渠道的优质特色产品。广州印发促消费措施提到,积极争取政策突破设立市内免税店,引导消费回流,释放免税消费潜力。上海在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支持免税品经营企业增设市内免税店,在免税店设立一定面积的国产商品销售区,加快推进重点商圈离境退税商店全覆盖,扩大“即买即退”试点范围。

政策利好进一步开启了国内免税业市场空间。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19年末国内免税空间超500亿元,预计2025年国内免税空间突破1500亿元,长期或突破2000亿元。

吸引消费回流

免税消费经济具有吸引消费回流、活跃消费经济、提升居民消费层次等多重作用,同时,对于提振企业、消费者的信心也有独特作用。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市场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免税零售市场潜力巨大。”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表示,一方面,消费升级趋势下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日用品和奢侈品消费迅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开放度和吸引力的提升,入境旅客消费逐年增加,免税零售有较大增长空间。

在关利欣看来,建设市内免税店,适度放开入境免税购物限制,优化国内免税店购物体验,提升我国居民和入境旅客在国内免税店购物的便利程度,有利于满足居民国际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将中高端消费红利留在国内。同时,扩大优质本土品牌在免税零售渠道的展示与销售,有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也表示,免税消费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带动消费和就业,助力稳经济,还有利于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需求。另外,从税制设计和税制改革来看,一是要逐渐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让消费环节中的税负不断降低,更好优化配置资源结构,从根本上促进消费;二是消费的类型日益多元化,免税措施也应该探索推广到服务消费领域。

延伸阅读

市内免税店发展空间有多大

长期以来,国内免税消费外流现象较为严重。这是由于:一方面,中国出境游市场常年活跃。2019年我国出境游人数达1.55亿人次,较上年增长3.3%;2018年我国游客消费2773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几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国游客消费额(1440亿美元)的两倍。另一方面,受关税等成本影响,国内免税品价格与境外存在大额价差,且商品品类、免税购物体验等亦无法比肩国外。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一些积极的变化正悄然发生。特别是受疫情冲击出境游增速放缓,日韩免税店生意遇冷,带来部分免税消费回流的溢出效应,为国内免税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据文旅部发布的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入境旅游接待1829.62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45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同时,国内出台大批政策降关税,引导海外消费回流,成长空间广阔。特别是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以来,国内逐渐打开的免税空间中,市内免税店这一关键词频频出现。

对标韩国不难发现,市内免税店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在韩国,免税市场近80%收入来自市内免税店渠道。截至去年7月,韩国60家免税店中,25家是市内免税店。借鉴韩国经验,市内免税店因地段好、租金成本低、门店大品类全等优势,消费体验、盈利能力均优于机场免税店。客单价上,2019年韩国免税市场市内店客单价是机场的7.03倍,即使考虑代购因素,购物时长的延长也会增加消费的金额。

而与韩国相比,中国免税业主要业务集中在机场及口岸免税店,市内免税店销售额占比不到1%,在购买限额、经营品类,尤其是购买资格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可以预见,国内各免税运营商间的存量博弈不可避免。只是这场博弈,被王府井百货撬开了一个新口子。原本被免税运营商玩家“垄断”的生意,百货们亦嗅到了机会。

正如韩国新世界百货,入局免税业时间短,却丝毫不影响其靠着强大商业运营能力迅速挤入前三。国内的百货企业们,除了踉跄着变身为购物中心外,现在又多了个转型方向。业界认为,在这条路上,百货业态可向着高端进化,高端的商品资源、定价策略,以及高端的目标客群。当然,它们也可以继续保持传统,但最重要的还是给入境游客一个无可拒绝进店血拼的理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